「我是一枚沉默的菊石,為了抵抗遺忘,讓自己石化。」——宇文正〈散步白堊紀〉
菊石,這些沉默的時光印記,彷彿來自遙遠的夢境。億萬年前,它們乘著海洋的波瀾,在遠古世界裡游弋,如今卻以化石之姿,靜靜訴說地球的故事。
菊石不僅是古生物學的珍貴標本,也是藝術與設計的靈感來源。圖中菊石呈現出溫暖的赤褐色,帶著淡淡的黃土氣息,經過拋光後的菊石綻放出深邃而神秘的光彩,琥珀色、深灰色與奶白色交錯融合,形成獨特的礦物紋理,部分菊石呈現如大理石般的光澤,讓人聯想到遠古海洋的波光粼粼,而黑色與棕色的交界處,則仿若地殼變遷時熔鑄而成的藝術。
菊石是自然的藝術品,常被製作成飾品、擺件,或成為收藏家的珍寶。它們,是宇宙時鐘的指針,提醒我們時間的流動與生命的無常。
註:
白堊紀(Cretaceous)是地質年代中的一個時期,屬於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,距今約1.45億年至6600萬年前。它是地球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,標誌著恐龍時代的巔峰與終結。白堊紀的名稱源自拉丁語「Creta」,意為「白堊」,因為在歐洲發現的這一時期地層中含有大量的白堊(一種細膩的白色石灰岩)。
白堊紀的特點:
1. 氣候與環境:
白堊紀的氣候普遍溫暖,甚至比現代更熱,兩極沒有永久冰蓋。海平面較高,形成了廣闊的淺海,陸地被分割成多個大陸,逐漸接近現代的格局。
2. 生物多樣性:
(1) 恐龍的鼎盛:白堊紀是恐龍最繁盛的時期,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恐龍種類,如暴龍(Tyrannosaurus)、三角龍(Triceratops)和阿根廷龍(Argentinosaurus)等。
(2) 開花植物的出現:白堊紀中期,開花植物(被子植物)開始出現並迅速多樣化,改變了陸地生態系統。
(3) 海洋生物:菊石、滄龍、鯊魚等海洋生物繁盛,菊石尤其成為這一時期的代表性化石。
(4) 鳥類與哺乳類的演化:早期的鳥類和哺乳動物開始出現,但體型較小,生態地位相對次要。
3. 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:
白堊紀結束於約6600萬年前的一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,通常被認為是由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(現今墨西哥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)引發的。這次事件導致了約75%的物種滅絕,包括非鳥類恐龍,為哺乳動物的崛起鋪平了道路。
白堊紀的意義:
白堊紀是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轉折點,它見證了恐龍的輝煌與滅絕,也為新生代的生物多樣性奠定了基礎。菊石等化石作為這一時期的見證者,成為科學家研究地球歷史和生命演化的珍貴線索。
商品評價
目前沒有評價。